球王会9月22日,咸阳市召开咸阳当前生态环境质量状况及《“十四五”时期无废城市建设实施方案》贯彻落实情况新闻发布会。
会上,咸阳市生态局、工信局、教育局和管理执法局相关负责同志对《咸阳市“十四五”时期“无废城市”建设实施方案》进行解读。
2023年1月至8月底,咸阳城市空气质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为132天,优良率占比54.3%。空气质量综合指数5.21,较上年同比上升3.8%。市区自然降尘均值为5.8吨/平方公里·月。市区降水监测点位为一个,无酸雨样本。9月,咸阳市市级5个水源地,1-4自来水厂水和羊毛湾水库水源均达到《地下水质量标准》的Ⅲ类标准,达标率为100%。咸阳市县级及以上城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22个,21个水源达到《地下水质量标准》的Ⅲ类标准,1个超过《地下水质量标准》的Ⅲ类标准,水源达标率95.5%。
咸阳市辖区渭河、泾河、漆水河、黑河、三水河、冶峪河、泔河和清河8条河流,截至2023年7月底,全市21个断面,1个断面缺测,其余20个断面中,Ⅰ~Ⅲ类水质断面16个,占比80.0%,与上年同期相比,Ⅰ~Ⅲ类水质断面下降5.0个百分点球王会。城市声环境功能区共10个监测点位,上半年,全市昼间监测20点次,达标20点次,达标率100%;夜间监测20点次,达标12点次,达标率为60%。较上年同比昼间达标率上升15%,夜间达标率下降10%。总体来看,昼间声环境质量好于夜间。
2022年4月24日,生态环境部印发《关于发布“十四五”时期“无废城市”建设名单的通知》,咸阳市成功入选建设的城市名单。市委、市政府高度重视“无废城市”建设工作,结合全市实际,借鉴试点城市经验,科学编制实施方案,通过广泛征求意见、组织专家咨询会等方式不断对实施方案进行修改完善。11月8日,实施方案通过专家评审。2023年2月17日,咸阳市人民政府正式印发了《实施方案》。《方案》要求,到2025年底,“无废城市”建设成效初显,固体废物管理制度和技术标准体系逐步健全球王会,“无废”理念得到广泛认同,固体废物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持续提升,基本实现固体废物管理信息“一张网”。
《方案》确定了5个方面23项建设任务,分别是完善工业固废统计体系,推动出台促进工业固废源头减量、综合利用等相关政策文件,编制印发碳达峰行动方案;全面推行清洁生产,创建工业“无废细胞”,构建绿色制造体系,推动园区循环低碳发展;开展地热综合开发利用示范区建设,实施煤矸石、粉煤灰资源化利用、报废车辆及废旧五金回收拆解再利用等项目;建设工业固废智慧监管平台,定期开展工业固废排查整治。探索“以旧换新”的回收激励机制,健全废旧农膜、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体系;推进农药减量控害及绿色防控示范建设,常态化加强秸秆露天焚烧监管。
建设生活垃圾分类宣传教育基地和主题公园,培育生活源“无废细胞”;完善生活垃圾分类、转运设施,布局建设可回收物分拣与大件垃圾拆解中心,实施生活垃圾填埋场封场治理工作,推进兴平市生态型污泥生物干化项目;建设城镇污水污泥信息化监管系统。
强化建筑绿色设计,采用现场泥沙分离球王会、泥浆脱水预处理等工艺推动源头减量;推行建筑垃圾分类收集,实行市场化球王会、专业化、密闭化运输;主城区合理布局装修垃圾、拆迁垃圾资源化利用处置项目;建立信息化管理系统球王会,强化全过程监管。严格项目审批审核和环境准入,布局社会源及小微企业危险废物集中收集试点,建立完善智慧监管信息系统。